導語
Introduction
一家老牌合資勁旅,一種新的合資方式,已經躍然紙上。
作者丨楊 晶
責編丨楊 晶
編輯丨靳鵬輝
自20世紀80年代中國汽車產業中出現合資模式以來,無論是對汽車消費趨勢的判斷,還是在產品規劃上的拿捏,所有人都很確定,外方股東就是始終主導著整個企業未來走向的核心決策者。無論從南北大眾、南北豐田,乃至那些現已歸于歷史的長安鈴木、廣汽菲克等公司的發展中,此種狀態都是未曾改變的。
直到今天,當產業轉型的聚焦點落到了發展新能源車的版圖上,行業的快速發展摧毀了過去相對固化的市場格局,同時,也給各家合資公司接下來的發展帶去了變數。很難想象,在經歷短短5年的市場變革,那些曾經由外方掌握話語權的合資企業會將點亮未來的權杖交出來。
不得不說,得到空前發展的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一邊在將中國汽車推向世界舞臺,另一邊也在令駐扎在中國的合資車企不得不學習尋求突破的全新邏輯。一種種新的合資模式躍然紙上,隨著越來越多的案例出現在面前,直接宣布合資模式進入發展新的階段。
合資品牌們開始尋求變革,通過與中國公司或合作伙伴的深度合作,加快企業的轉型步伐。小鵬汽車獲得大眾汽車7億美元投資、長安福特新能源汽車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東風本田推出全新品牌靈悉......類似的故事還在不斷繼續上演。
10月19日,東風集團公布了關于神龍公司未來發展的戰略調整安排及支持事項。此次公告的發布,代表了東風集團和Stellantis集團對神龍公司未來發展的戰略安排已達成一致:一是支持神龍公司可持續發展;二是支持神龍公司全球化發展;三是支持神龍公司融入東風新能源事業版圖。
為合資公司塑造出一個可期的未來
在過去,中外合資汽車企業往往以引進技術、提高生產效率、降低成本為目的進行合作。然而,隨著電動化、智能化等新技術趨勢的發展,這種傳統模式已經無法滿足市場需求。只有通過深度合作、共同研發,補齊新能源、智能網聯技術的短板,才能加速合資公司的電動化轉型。
因此,此次公布也顯示了一條極其重要的信息。東風集團表示,此次戰略調整的總體考慮,是支持神龍公司開拓發展新模式、激發經營新活力,利用體系優勢幫助其積極融入東風的新能源事業版圖,推動神龍公司按下新能源轉型“加速鍵”。
這足以說明,一是中外雙方解決了分歧達成空前的目標統一,二是東風集團支持神龍汽車的決心一如既往的沒有改變。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只有以更高效的資源配置和產品、技術的合力,才能逐步打通殘酷市場緊張的關鍵點。
當東風集團宣布將支持神龍汽車積極融入自己的新能源版圖,各中目的亦是那樣的清晰。就像廣汽深入插手廣汽本田、廣汽豐田等旗下子公司新能源車研發的操作一樣,由中方主持神龍汽車的電動化業務,就是要幫助合資公司塑造出一個可期的未來。
眾所周知,在目前的中國新能源車市中,大多數由合資車企出品的新車都是很難有競爭力的?!坝透碾姟倍鴣淼能囆?,要么選擇大力促銷以清庫存,要么選擇訂單式生產強行留在“牌桌”上。即便像大眾ID.系列這樣有著純電平臺加持的合資車型,可以獲得一定消費者的認可,其背后付出的代價都是巨大的。
成本和售價倒掛的自殺式銷售策略是支撐不住任何一家合資公司和中國本土車企進行對賭的。由此一來,回頭再看東風集團此次的操作,不用多議,這就是幫助神龍汽車激發全新活力的最好方式。
通過半個多世紀的市場探索和技術攻克,東風集團目前所擁有的新能源技術不會比任何一家新勢力造車來得少。從“三電”技術,到年輕消費者一直在關注的智能化技術,集團都能拿出一整套相對成熟的方案。結合嵐圖、猛士等高端、豪華新能源品牌的誕生,更是能從中看到東風集團大步向未來邁進的縮影。
而Stellantis集團事關新能源車的一切規劃都毫無意外更偏“歐化”。換言之,針對中國市場,Stellantis集團可能短時間內無法拿出一些可以真正符合中國消費者需求的產品,對于中國新能源車市的走勢,梳理清楚發展脈絡也需要時間。
兩者一結合,就不難得出一個結論,來自外界再多的質疑,都無法妨礙東風正在用一個最正確的思路規劃著神龍汽車的未來。一旦中方主導神龍新能源轉型,就能根據當前市場的消費需求和技術導向,幫助合資公司在轉型中少走彎路。
從戰略大協同、到技術大協同、再到制造大協同
顯然,東風集團和Stellantis集團做出這樣大膽的決策,并不是一時沖動,而是立足于企業的長期發展,以及精準的行業判斷。集全集團之力發展新能源事業,提高面向市場需求、客戶需求的響應速度,給新能源汽車帶來了新的發展思路。
就如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常委、副總經理,神龍汽車有限公司董事長張祖同所說,“這是結合東風與Stellantis戰略安排,和神龍公司自身特點而實施的重要舉措,是最利于神龍公司長期穩定發展的?!?/p>
在新的時代,汽車品牌必然擔負著新的發展目標。對于東風集團而言,整合是一種導向,東風集團需要做的,是在復雜多變的競爭中結合企業自身特點,“以快制快、以變應變”。最終的目的,是強化品牌自身拓展和深耕能力,打造持續的品牌生命力。
近幾年受到廣泛關注和熱議的,有關神龍公司未來發展走向的“時代考題”,或許有人會誤解東風集團17.14億元購買神龍汽車位于中國武漢和襄陽的特定土地使用權、建筑物和構筑物,以及將目標資產出租給神龍汽車的一系列操作。
雖說新能源汽車正在加速狂奔,但是新一輪的弊病開始顯現,其中最為嚴重的就是內耗。這種內耗不僅來自于行業層面,在企業內部同樣突出。尤其是今年以來,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頭部效應凸顯,價格戰加速“優勝劣汰”,如何進一步集聚資源,提升產銷規模,優化體系能力,是各大車企們快搶抓新能源市場機遇的關鍵要素。
也就是說,這是基于東風集團整體戰略規劃及業務需要,充分利用神龍汽車全球標桿工廠的優勢資源和現有產能,發揮集團制造資源的協同效應,加速推進東風乘用車新能源“躍遷行動”的布棋落子。不僅為神龍汽車的運營提供了穩定的保障,也為其在中國的長期發展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進一步確保了神龍汽車的運營穩定性和連續性。
從戰略大協同、到技術大協同、再到制造大協同,為了滿足消費者對于新能源汽車不斷變化的需求,東風集團將與神龍汽車共同進行面向未來的業務布局規劃,通過共享資源、提升技術、拓展市場等手段,使整體合作效果達到“1+1>2”的理想狀態。
在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只有不斷提升產品的品質和體驗,才能夠不斷吸引新消費群體的加入。如果說,外部環境只是促使著東風集團和神龍汽車做出改變的一方面。那么,真正深刻變革的背后,必然離不開企業自身技術實力的不斷提升。
比如Stellantis集團全球執委會成員、中國區首席運營官、神龍汽車有限公司副董事長奧立維所提到的,將攜手東風集團,共同支持神龍公司繼續在中國市場生產銷售標致和雪鐵龍車型、富康車型,支持和擴大神龍公司的整車和零部件全球出口業務。
外國品牌汽車中國生產返銷全球的現象,是近年來中國汽車行業一個備受關注的話題。從行業角度來看,這一現象反映了中國汽車行業的快速發展和全球競爭力。外國品牌在中國設立工廠,利用中國豐富的資源和成熟的供應鏈體系,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產品質量。
在這個背景下,神龍汽車公司作為一個具有全球視野和前瞻性的企業,積極探索并實施了“神龍造·全球銷”的戰略。不斷夯實制造優勢,提升產品質量和成本競爭力,以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目標。為品牌持續賦能,推動自身品牌高質量發展邁上新臺階。
毫無疑問,在電動化時代,中方企業在合資公司扮演了重要角色。首先,中方企業往往擁有本土市場的資源和渠道優勢,對當地市場需求和趨勢有深入的理解,可以為合資公司提供本土化的市場策略和營銷方案。其次,中方企業可以與本土的供應商和合作伙伴建立合作關系,推動合資公司的本土化生產和供應鏈的建立。此外,中方企業還可以為合資公司提供技術支持和人才培養等方面的支持,幫助合資公司在電動化領域取得更好的發展。
時代的車輪滾滾而來,傳統汽車品牌的轉型迫在眉睫。此次戰略調整,是時代發展的使然,也是東風集團發展的必然。作為中國合資品牌汽車事業布局的開拓者,作為汽車行業國家隊的主力軍,東風集團再一次通過探索新合資模式,為中國汽車的發展歷程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汽車公社
本文地址:http://www.viertlgarage.com/kol/212182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